为进一步优化公共空间、提升展示效果、保障文物安全,2020年黄岩博物馆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成为省内第一批“创4A”县级博物馆,并于2021年成为浙江省首批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文博场馆的试点单位。馆区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导览标识、数字赋能、文化景观改造等五方面的提升改造已经完成,下面就让黄小博带大家开启全新参观体验。
完善景区交通,优化导览动线。
优化外部引流性交通。全区增设黄岩博物馆景区的旅游交通指示牌9个;增设高铁站、客运站等入城节点直达黄岩博物馆的公交线路4条。优化内部交通设施。改造馆停车场,铺装绿化隔离带,增加生态停车位11个,生态大巴停车位2个,电动汽车充电桩6个;对馆区内的所有标识牌进行更换,其中景区交叉路口设置景区导览图与具有多国语言对照的标识牌。
(生态停车场,门口标识牌)
突出局部造景,丰富游览场景。
围绕黄岩地域文化,进行文旅融合景区改造。增加12米长、2.6米高的电子互动屏文化墙,可作为博物馆宣传片、场馆文物介绍与活动预告的展示橱窗、艺术长廊;在馆外滨水河岸增加可以容纳200人观景游览的木栈道与观景平台,打造场地滨水休闲界面形象;在户外设置赵泊澐Q版人物和刻有重要展品名称、二维码的雕刻砖拍照打卡区;室内三楼设置由穿越黄岩历史的11组园林式圆孔文化门组成的“迢境”打卡走廊;与交旅集团合作在室内设置100多平方米的轻食区与纪念品售卖区,与图书馆合作建设可免费借阅书籍的“小桔灯联盟”书吧。(户外大屏幕,滨河水岸休息区,赵伯澐Q版打卡,二维码地面砖刻)
改造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改造场馆内部服务和导览设施,升级游客休息、影视、服务设施,增加宣传资料投放量,补充完善旅游景点必须的各项服务。结合宋韵元素对游客中心重新装修,增加游览线路图、展厅与文物介绍、旅游活动预告、体验项目介绍等展示服务;改造3A公厕1处,A级公厕2处,并设有第三卫生间(有效满足母婴、残疾人如厕问题)。在确保舒适的同时,也将馆藏文物与地域文化相关的照片、介绍等信息融入设计与墙面挂件中,努力把文化体验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
和专业公司合作,开设专题展“浮屠奇珍”、特展“任政书法展”、“兰亭的故事”的3D互动体验展,在黄博官网“数字黄博”栏目可长期观看。(母婴室)
开发文博品牌,打造黄小博IP。
注册黄岩博物馆品牌商标,并委托杭州工博、北京天地缘合等专业公司打造“黄岩博物馆”品牌,开发抱枕、小夜灯、帆布袋、丝巾、笔记本、遮阳伞等黄岩博物馆旅游专属纪念品,同时与台州知名汉服品牌沉香画舫合作,开发展示宋服衍生文创产品,该类文创产品将在试运营后陆续推新。推出 “黄小博”动漫人物,树立“黄小博”IP,走进校园开展黄博小讲堂、黄小博儿童周末博物馆等。(文创细节图)
引进专业团队,深化政企合作。
引进黄岩交旅集团,对黄岩博物馆旅游商品、餐饮等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服务标准管理,要求入驻经营人员参照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黑色制服着装,并统一纳入博物馆员工管理;开展“微笑服务”专项行动,对全馆55名工作人员开展标准化服务培训,全方位提升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等工作能力。
健全安保制度,完善救援体系。
在游览区域实行全覆盖的流量监控系统,确保对客流的实时监控。建全景区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防范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预案、参观游览安全管理办法等安全处置预案。同时,增设医务室,配足配齐救护设备、急救箱和日常药品,提供医疗救护服务。此外,建立紧急救援机制,配备专业救护设备和救援电话,与黄岩红十字医院医院签订安全运送病人协议。(医务室)
传承传统文化,开展互动研学
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上,持续开展各类大型社教活动,与区教育局、区社科联、区机关工委等单位联合举办青少年科普社教活动,如黄小博进校园、科普演讲比赛等活动;今后将针对学生群体,提供定制化研学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特色的研学活动,打造研学交流平台;与区交旅集团等相关单位合作,以“文博进入百姓家”为理念,以文创合作开发为契机,开设互联网窗口,并计划在将来与各大适宜合作的品牌开展联名互动;与国内外各博物馆开展各类交流合作,如共享展览、展品互动交流、文创合作开发、举办学术沙龙、论坛交流等方式促进合作交流,实现“走出去”和“走进来”双轨并进;同时,通过博物馆奇妙夜等夜游活动的举办,丰富游客游览内容,满足夜间文化体验需求。
我们将持之以恒,做好景区服务与品牌建设,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让游客满意,让群众喜爱,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文旅魅力增强“重要窗口”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