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万千——海上丝绸之路与台州

ca85b4ee1853dc62b4c185239814642.jpg

台州地处东南沿海,自古以来海上交通发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及多元化等地域特征。

汉六朝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积极开展海上活动,形成了较为畅达的海上交通,海上丝线绸之路初具雏形。往北可达日本,往南可至马来半岛。丝路之上大宗商品的贸易,频繁的人员往来,也带来深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包括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图片2.png

西晋佛像砖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台州则是海上丝路的重要源头之一。台州各地窑业积极参与其中,为了顺应海外的需要,这些瓷窑生产的青瓷器许多带有中亚、西亚的艺术风格,如摩羯纹、胡人乐舞纹、宝相花、莲花纹等,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图片3.png

唐大溪窑相扑纹印花碗底

图片4.png

北宋沙埠窑牡丹纹执壶

   台州还是佛宗道源之地,佛教为外来宗教,其在台州的发展经历了汉六朝时期的传入吸收,隋唐时期开宗立派,唐宋以后东传朝鲜日本等阶段。台州遗存的各个阶段佛造像在风格、工艺上的演变与上述发展阶段基本吻合,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佛教艺术传播和对外交往。

图片5.png

1892年国清寺隋塔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台州与海外的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佛教文化输出与交流上。一代高僧鉴真第四次东渡日本,曾巡礼天台山国清寺,带去许多天台宗的经典。

图片6.png


五代末,黄岩城东方山下建瑞隆感应院,俗称九峰寺。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寺主经律大德嗣卿募众建灵石寺塔。瑞隆感应塔、灵石寺塔出土佛造像,体量庞大,风格多样、材质丰富,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台州佛教吸纳之余,多有创造的时代特征。而唐代传入日本的台州造带名款的佛造像,又明确说明了台州佛教对东亚的辐射作用。

图片7.png

瑞隆感应塔


元朝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明初,统治者为宣扬国威和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出使西洋与西域十八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上的往来。这一时期,台州一如继往是对外交往与海外贸易的积极参与者。

图片8.png

明弘治刻本《水东日记》所收清浚《疆理图》摹本


     本展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缀连台州本土人、物、事,并与各个时期东南亚的艺术品在工艺、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相印证,从而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展现一场宏大的历史场景。

展览名称

造像万千——海上丝绸之路与台州

展览时间

2023.1.18—4.18

展览地址

黄岩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展览现场

233f941f0633fc4fd99eb17fe6e10ff.jpg

ca2bd99a0a20a4049f06e1e38d3447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