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岙口村明墓发掘简报

2020-03-05 03:50:00222次浏览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岙口村明墓发掘简报

林杰 胡微娜(黄岩区博物馆318020)


【摘要】2018 年 9 月,黄岩区高桥街道岙口村 104 国道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墓葬,之后黄岩区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墓保存完好,规模较大。墓葬具有明确纪年,墓葬内出土 2 方墓志,时代为明代。该墓的发现,丰富了这一区域的墓葬类型,对于研究明代的墓葬结构及葬俗等方面的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黄岩 明墓 纪年 葬俗


黄岩区位于浙江台州市,东邻椒江区、路桥区,南与温岭市、乐清市接壤,西邻仙居县、永嘉县,北连临海市。唐上元二年(675)始设永宁县, 天授元年(690)改名黄岩至今,建制几经更迭。元代元贞元年(1295),升为黄岩州。1989年,撤县设市。1994年,撤市设区,今为台州市主城区之一。黄岩地形狭长,地势西高东低。

2018年9月,黄岩区高桥街道岙口村104国道施工现场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图一)。之后黄岩区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鉴于该墓葬具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将该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葬整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并列三室券顶砖室墓(图二、图三),坐西朝东,方向为北偏东109°。墓室大致呈长方形,西北、西南角砌有凸出砖柱,分为南、中、北三室,以中室中线呈轴对称分布。土坑尺寸不详,内填五花土。

岙口村明墓位置示意图

图一 岙口村明墓位置示意图

墓葬整体由三类砖砌成:一类为方砖,长25厘米,宽25厘米,厚2厘米;一类为长方形砖,长25 厘米,宽9.5厘米,厚4.8厘米;一类为弧形砖,长28—31.5厘米,宽8.5厘米,厚5.5厘米。

墓葬平、剖面图

图二 墓葬平、剖面图

   

图三   墓葬全景                                                      图 五 墓 门

墓室外部南北向(不加两侧砖柱)长 311 厘米,东西向宽 251 厘米,高 102 厘米。墓室内部三室形制和尺寸基本一致,每室长 201 厘米,宽 74 厘米,高 80 厘米。墓室底面采用一层方砖铺地,每室中部再分别用 12 块方砖铺一层棺床,长 151 厘米,宽52 厘米,高 2 厘米。墓室后壁(西)在底砖上用一层长方形砖错缝砌筑,高 80 厘米,厚 10 厘米 ;侧壁(南北)在底砖上用两层长方形砖错缝砌筑,高60 厘米,厚 20 厘米。

三室墓顶均为四层砖分别砌筑的券顶,构造方法一致(图四)。先采用弧形砖支撑侧壁砌一层, 接着用长方形砖平铺两层错缝对接,最上面一层铺一层方砖,其中中室、北室局部各层砖之间发现有三合土。

墓门(图五)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结构较为一致,采用内砌条砖、外贴方砖的方式构筑。南室较为特别,墓门上嵌有内外两盒墓志(图六)。中室墓门较为凸出,相比其他两室外部多砌筑一层条砖。


图 四  墓顶图 七 棺 床
图 六  墓志图九 水晶饰品

青花瓷盘              青花瓷盘

图八 青花瓷盘

图十 水晶饰品图十一 青花瓷盘

墓志一(正面)

图十二 墓志一(正面)


二、葬具葬式

该墓葬为并列三室墓。因为时间久远,加之地下保存环境不好,墓内棺木已腐朽无存,尸骨大部腐烂。从发掘情况来看,三室底面皆铺有棺床(图七),间或有几枚铁质棺钉出土,因此木棺尺寸可参考棺床的大小,为长151厘米、宽52厘米。墓主尸骨基本无存,仅中室和北室残见部分骨骼和牙齿。


三、出土遗物

1.青花瓷盘

1件。胎细白坚硬,白釉莹润略泛青色。沿部平折,浅曲腹,圈足内收,略挖足过肩,盘心整体下塌。器物通体以青花作为装饰,采用青花勾边、内渲染的技法。口沿内外、外足墙、内心各绘有两圈弦纹,外腹绘有一周缠枝莲托杂宝纹饰,内心弦纹内绘有“蕉石栏杆” 题材。口径12.6厘米,底径7.2厘米,高1.6厘米(图八、图十一)。

2.水晶饰品

1件。环形,通体光素无纹,透明。器物尺寸较小,外径1.7厘米, 内径0.3厘米,厚0.3厘米(图九、图十)。

3.铜器

1件。朽坏。从考古发掘现场来看,应为铜箍一类饰品。

4.墓志

2方。砖质,均为正方形,上刻有铭文。长26厘米,宽26厘米,厚5 厘米。

墓志一,正、背面均有铭文

(图十二、图十三)。录文如下:

□陆公之墓

明故思趣陆君墓志。按,君讳栋, 字世良,别号思趣。世居下浦。君生于壬戌九月廿九日辰时,年逾六十有七,卒于隆庆戊辰二月十八日申时。配安人姚氏,生于弘治甲子八月初八戌时,卒于嘉靖辛酉六月十八亥时。安人生男三,长验,娶牟氏, 生男寿 ;次骈、驻,未室。君祖讳从钿,号竹涧。大父讳宗谌,号玄趣,配蔡氏。生女二,长适下浦杨怡南, 次适洋屿罗一桧。未述其详。卜于戊辰十二月念八日,合葬于三童岙大岭山北祖茔之原而归窆焉。时隆庆戊辰岁十二月吉旦, 不肖孤子验、骈、驻泣血志,邑庠士迎峰毛承恩拜。

墓 志 二 , 背 面 有 铭 文 ( 图十四)。录文如下 :

陆思趣同弟慕清,妻取陈氏, 生于正德戊辰年十月初十日辰时。乙丑年八月廿八日酉时坟三圹合附三童岙大岭下造右□。隆庆二年十一月廿八日作二墓志。

图十三 墓志一(背面)

图十四 墓志二


四 、 结 语

结合两块墓志的铭文分析, 该墓葬为陆思趣夫妻(姚氏)与陆思趣弟陆慕清三人合葬墓。其中陆思趣卒于明隆庆二年(1568),姚氏卒于嘉靖四十年(1561),于隆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合葬于三童岙大岭北祖茔。陆慕清生于正德三年(1508),卒年不详,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附葬于三童岙大岭下。墓志作于隆庆二年(1568) 十一月二十八日。

该墓保存完好,规模较大。墓志的出土,更是明确了墓主身份及墓葬年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墓葬为三穴合葬,为夫妻及兄弟合葬,较为特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这一区域的墓葬类型,对于研究明代墓葬结构及葬俗等方面的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墓葬具有明确纪年,墓葬中出土的青花瓷盘对于明代民窑青花瓷器断代与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