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奇珍,别后再见——《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真迹再次亮相

2025-01-17 09:47:0013次浏览


1.jpg


记得12月24日那天,灵石寺塔展厅突然对我们说“再见”吗?时间飞逝,转眼间已经快一个月了。游客们每天都急切地询问:“我们什么时候能再次踏入这个充满神秘宝藏的展厅呢?”

别着急,黄小博也是四处打听,终于得到了最可靠的消息!

好消息来啦!就在下周二,1月21日,那个令人期待已久的“浮屠奇珍——灵石寺塔文物展厅”将重新向我们敞开大门!

此外,1月21日——2月12日(正月十五)特别展出《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的真迹!

你知道吗?那些珍贵的字画就像娇嫩的花朵,一不小心就会被灯光的“热情拥抱”和温度的“情绪波动”给伤到。而且,我们这些爱看展览的朋友们,每次呼吸都可能不小心对它们吹出“隐形杀手”。一旦受伤,这些宝贝们可就回不到从前了。所以,平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1990年大师们精心复制的“替身”。但这次,真正的“明星”——《十王经》原件,要来露个脸啦!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哦!

6.jpg

2.jpg

3.jpg

4.jpg

《佛书预修十王生七经》


01

关于“吴越”

公元907年,朱温登基,建立了后梁政权,并封其得力部下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钱镠所管辖的吴越地区,实际上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吴越国”,但他始终将吴越国定位为“诸侯国”,与周边政权维持着同盟或“隶属称臣”的关系。

因此,在北宋建立之后,吴越国沿用了北宋的年号进行纪年。

02

关于『灵石寺塔』

在宋军如破竹之势即将平定乱世之际,吴越的未来何去何从?

钱俶发起了多项佛塔建设工程,其中包括在黄岩灵石山的灵石寺内兴建灵石寺塔。

钱俶建造这些佛塔只有一个宗旨:通过供奉高僧、寺庙、佛祖的功德,祈求全国人民免受战乱之苦,享受和平与安宁。

灵石寺塔建成后,原本有东西两座塔,东塔在清初时倒塌。现存的西塔,高21.5米,采用木筋砖结构,共七层六面,每层都设有供奉佛像和供养品的天宫,总计有16个天宫。1987年进行落架大修时,出土了大量文物。

03

关于《十王经》

佛教秉持一个核心价值观,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灵石寺塔所珍藏的白描手绘《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堪称佛教“善恶有报”理念的极致体现。

《十王经》详尽描绘了“地狱十殿阎王”及其各自负责审判“亡魂”的场景。十殿十景,图文并茂,旨在让不识字的普通百姓也能理解经文的主旨。

《十王经》在敦煌曾出土完整的5卷,属于晚唐五代时期的滚动式手抄彩绘卷。可惜的是,其中3卷现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另外2卷则藏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图书馆。

灵石寺塔版《十王经》与敦煌出土的5卷在形式上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其“白描”手法。尽管缺少色彩,但十个场景中描绘的53位人物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画家运用的线条包含了粗细、虚实、轻重、缓急、刚柔、曲直等多种变化,使得画中人物衣带飘动,神态逼真,质感十足。北宋时期的画匠在画面构图和线条运用上的技艺,至今仍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