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陆游诗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鸡,作为具有田园风情的家禽之一,因其外表肥美、肉质鲜嫩为大家所熟悉,许多人爱鸡,已经发展到每顿饭都得有的地步。从原鸡的驯化开始,鸡演变出了许多品种,有烧鸡、黄焖鸡、白切鸡、手撕鸡、叫花鸡、咖喱鸡……
容我擦下口水继续介绍……鸡,又名“钻篱菜”,是僧人称鸡的隐词。北宋著名美食博主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二中写到:“僧谓酒为般若汤,谓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竟无所益,但自欺而已,世常笑之。……”翻译翻译呢就是苏轼觉得,僧人破戒开荤,可又为了求个心安理得,就起了这些名字,不过是自斯欺人,为世人所笑。当然这整段话的意思远不如此,但由此片段我们可以看出,鸡肉所散发的魅力,连受了戒的僧人都难以抗拒。那么,今天要介绍的这种鸡的吃法,其名字源于大唐知名酒腻子李白的诗句,“堂上十分绿醑酒,盘中一味黄金鸡。”这又有酒又有鸡的,属实是人间一大美事儿了。那黄金鸡为何能如此诱人,使得诗仙为其赋诗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此之前,还得提一个人——林洪。林洪,南宋人,绍兴年间进士,美食家。林洪虽效仿高士隐逸山林,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却对美食文化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而且这哥们是苏轼的铁粉,虽说诗写的一般,但是说起吃的来,能甩苏轼好几条街,比起苏轼带实验性的烹饪手法,他直接整出了本菜谱——《山家清供》。正所谓吃货不可怕,就怕吃货有文化,全书不仅从作法到吃法,再到菜名,收录了山野所产的各类食品,还旁征博引了唐宋诗歌中的名句,给许多名不见经传的简单食物笼上了一丝仙气,甚至连皇帝都想吃。这本书中对于黄金鸡的描述是这样的:
李白诗云:『堂上十分绿醋酒,盘中一味黄金鸡。』其法:燖鸡净洗,用麻油、盐,水煮,入葱、椒。候熟,擘饤,以元汁别供。或荐以酒,则白酒初熟、黄鸡正肥之乐得矣。
有如新法川炒等制,非山家不屑为,恐非真味也。每思茅容以鸡奉母,而以蔬奉客,贤矣哉。《本草》云:『鸡小毒,补,治满。』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
翻译一下要点,就是:鸡用开水褪毛,洗干净,加麻油、盐,用水煮,放葱和花椒。等烧熟后,剖开斩件,原汤另外上。或者配酒,那可真是“白酒刚热,黄鸡正肥”之乐了。至于说其他烹饪方法,不是我们山里人不愿做,是怕做出来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看到了这里是不是叹服于古人对于美食的热爱,是不是跃跃欲试了?详细的做法,也给大家列在下面了:
材料:
鸡一只(3斤左右)、麻油2勺、葱8棵、花椒一小把、盐酌量。
制法:
1、宰杀活鸡,脱毛去内脏,里外冲洗干净。
2、深砂锅里加四分之三锅水,开大火煮开后,放两勺麻油、适量盐,捻小火,滚几滚,然后将整只鸡浸入沸水里。
3、鸡皮变色后,放葱段、一把花椒,盖上锅盖。煮5分钟,关火,鸡继续泡20分钟。
4、捞起,散热后斩件。舀一碗煮鸡的原汤或米酒,配着吃。
补充说明:
1、挑选合适的鸡,是这道菜的关键,得是正经好鸡。选鸡最好是走地土鸡,走地鸡散养在山间林地,运动量比一般圈养鸡要大得多,所以它的油脂含量少、鸡皮薄,肉质结实但不柴。当然清远鸡、三黄鸡等皮黄、脂肥的鸡也可以,不要选择速成肉鸡或是冰冻鸡,这种鸡肉质松散,效果会大打折扣。
2、在整鸡放入锅中煮制之前,可以先将鸡放入锅中快速均匀地烫一下,这样可以保留鸡皮的完整度,出品比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