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执着追求真理,追求艺术,仿佛有一颗“铁石心肠”;他,行笔如风,笔生云烟,年过八旬时仍有“丹青不知老将至”的忘老感。作为一位久经历练的革命者,他的身上始终闪耀着璞玉般的光辉,透过一幅幅艺术作品,不仅能看到他深厚的艺术造诣,更流露着“手眼通身见性真”的朴拙性情。蒋兆和先生赞他“八一老叟笔神奇”,刘海粟先生以“心奇迹亦奇,一笔通三昧”相誉。他的一生经得起历史评判,他是“铁汉不老翁”——陈叔亮。

陈叔亮(1901—1991年),名寿颐,黄岩保全乡上陈头村人。当代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1928年1月,陈叔亮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在黄岩、温岭等地自编抗日小调,创作抗日漫画、版画,宣传抗日救亡,唤醒民众。1938年,辗转千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以书画记录延安军民的学习、战斗和生活。1955年,曾任文化部艺术教育司副司长,195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副院长、党委书记,1981年,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曾任副主席。在工艺美术学院主持工作的几十年中,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我国的第一所工艺美术院校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他的一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人生的完美结合。陈叔亮擅长中国画、版画、书法,作品颇丰,草书《周总理送蓬仙诗》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速写《西行漫画》获毛泽东主席的赞许与题词;所著《窗花》一书,是最早研究中国剪纸艺术的专著。

纵观陈叔亮的一生,可谓几许风雨几度春秋,在那些风雨中的坚韧顽强,那些磨难后的自信坦然,至今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值陈叔亮120周年诞辰之际,特推出本次展览以缅怀叔亮先生,忆往昔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