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陈叔亮行书李大钊《口占一绝》立轴
释文: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题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十周年的伟大节日中 敬录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遗诗一首我们将永远记得我们的新中国是在无数革命先烈的血泪中建立起来的 叔亮敬书时七十九岁
铃印:老夫流血不流泪(白)/黄岩陈氏(白)/叔亮七十后作(朱)
解读:这是李大钊同志于1916年春在日本写的一首诗。当时的中国正是“风雨如磐”的时代,1915年袁世凯称帝,立即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保卫共和、反对帝制的浪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此时正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闻讯深受鼓舞,他放弃了学业,回国参加护国运动。当他回到上海后不久,袁世凯取消帝制,李大钊返回日本。恰逢挚友朱尔英(幼衡)回国,李大钊在送行时口占了这首绝句。其中“何当痛饮黄龙府”,是借用了当年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的典故,岳飞曾对部下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以此来喻消灭袁世凯,“高筑神州风雨楼”则是喻指“理想之中华”的创建和纪念革命成功。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大钊的壮志豪情,和他为革命理想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以及对革命前途的胜利信心。1981年,时值建党60周年,当年李大钊高筑风雨楼的梦想早已实现,神州大地上换发着无限生机。已近耄耋之年的陈叔亮挥毫写下这幅作品,缅怀李大钊同志,歌颂像他一样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先烈。这篇作品既展现了陈叔亮“人老书老”的书法水平,更体现了他“人老志不老”革命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