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陈叔亮行书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立轴
释文: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题识:毛主席词一首 一九七六冬月 叔亮谨书
铃印:叔亮印(白)/光明正大(白)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三十八年前,诗人在此立下的抱负,今天早已经实现,如今他一路征尘归来,重访故地,心情是何等激动与自豪。如今上山,不仅是感情的寻觅回归,更肩负了建设新中国的新使命。全词上片记事写景,下片抒怀明志,文字简单明了,沿袭了毛泽东一贯的写作风格,即豪迈、自信。
陈叔亮的这幅作品写于1976年,回首三十八年前,正值抗日战争初期,日寇横行。4月10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同年陈叔亮奔赴延安,进入鲁艺工作,这奠定了陈叔亮终身从事革命事业的基础。从革命年代的炮火连天到新中国成立的四海升平,忆往昔,有艰难困苦,也有欢声笑语。有“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豁达开朗,更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坚定意志。这幅作品的出现,传达出了陈叔亮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勇毅豪情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