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陈叔亮行书自作诗《定边留别》横批 


释文:风急天高月似钩,归装草草马啾啾。十年抱璞轻生死,午夜磨刀问斗牛。浊酒一杯燕市曲,黄沙万里玉关秋。相期珍重如椽笔,横扫中原写自由。

题识:一九四五秋定边留别 叔亮

铃印:黄沙万里正关秋(朱)/叔亮之印(白)/黄岩陈氏(朱)

1945年,时值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自38年陈叔亮北上延安已有8年的时间,在这8年里他投身革命事业,舍小家而顾大家,为边区的革命宣传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天有不测风云,1943年时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儿女无人照顾,这使得陈叔亮的心中十分悲痛和苦闷,思想斗争十分激烈。同年在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后,陈叔亮前往三边(定边、靖边、延边)生活采风,离别之际有感写下这首诗,同时创作了这幅书法作品。该诗开篇描述了定边之秋的萧瑟之景,自己离家多年,为了抗战事业舍生忘死,现在抗战形势明朗,自己也即将启程回到黄岩故乡,一股思乡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诗后半段则表露了自己作为一名革命者,即将离开自己曾战斗过的地方,念念不忘的还是革命的完全胜利,相期于今后仍要为革命而奉献,在中原大地上书写自由。正如他所言:“首先是革命者,然后才是艺术家。”这首诗让人感悟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执着,一个革命者的胸怀,和他那矢志于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