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年轻的滨海城市,拥有约745000米长的海岸线,占浙江省海岸线总长度的28%。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漫长的海岸线保证了这里一年四季都不缺海鲜水产。
海鲜简史
说起海鲜,不只是现代人喜欢,古代人也非常推崇。海鲜的食用历史悠久,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对于沿海地带的民众来说,即使在古代,海鲜也并非稀罕物。在距离我们不到200公里的余姚井头山遗址就发掘出了种类丰富的海生贝类,其中以蚶(hān)、螺、牡蛎、蛏、蛤最多。这就表明早在8000多年前,我国沿海地区的民众就已经有了食用海鲜的习惯。
古人吃蟹史
传说隋炀帝下江南的时候,当地官员进贡糟蟹、糖蟹。每次进贡的蟹到达,隋炀帝都会亲自把蟹壳擦干净,在蟹壳上贴好雕有龙凤祥云花纹的金箔,之后才下箸食用。
唐代,人们吃蟹的花样更多了。刘恂在《岭南表异》中提到了两种吃蟹方法,一种是将蟹黄调味后,带着蟹壳一起烘烤或炒熟,现在的海鲜饭店似乎也有这种做法;还有一种是将蟹肉和蟹黄一起捣碎,填入蟹壳之中,淋上调味汁,上面再盖一层薄薄的面皮,名为“蟹饦”。
与前朝相比,宋人吃蟹的方式更清雅一些。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中的名菜“蟹酿橙”,是选大个熟透的橙子,将顶部切掉,剜出里面的果肉,只留少许橙汁,再将事先已经蒸熟的蟹肉、蟹黄填入橙子,把橙子盖盖上,放进小盅里用酒、醋和水蒸熟。蟹肉伴着橙子的清香,吃一口,感觉自己也成了文人雅士呢。到了明清时期,吃蟹则更偏向于清蒸、白煮。在江南地区还出现了吃蟹用的“蟹八件”:锤、镦、钳、铲、匙、叉、刮、针,人们逐渐把吃蟹饮酒与赏菊赋诗一并作为文人风流的象征。
舟山渔场
人称“东海鱼仓”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也是我们台州人的海鲜“后花园”。舟山海域位于为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条大型淡水水系入海口,带来泥沙的同时也将上游丰富的有机物冲入舟山海域。而台湾暖流和千岛寒流在此交汇,两股洋流的冲击将原本沉静在海底的有机物翻腾到上层水体之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食物。同时舟山渔场位于北纬30度左右,这里光照充足,气候宜人,营养富足的海水和充足的阳光是藻类生长的基础条件,大量的藻类繁殖也为海洋中的动物提供了最基础的能量来源。由于这里复杂的水文环境,让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都能找到适宜生存的区域,使得舟山海域不仅生物量多,生物种类也极其多样。
展厅一隅
东海海产品种类丰富,传水产品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鲳鱼、水母、各种螺类等等,本展展出众多海洋生物标本,可以让小朋友近距离观察各类海洋生物。
保护海洋,从我做起
海洋以它多种多样的方式造福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食物,并为我们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然而,我们过度捕捞正在减少鱼类种群数量,威胁着海洋的生态系统;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正杀死或伤害着海洋中的生物。
让我们一起行动,积极参与保护海洋,成为一个环保卫士吧,我们的每一个微小举动都能启动巨大的改变。
1、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在买东西的时候,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次数;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品,例如塑料瓶、塑胶袋和塑料吸管等,用一些环保、可回收的替代品,从而减少排放到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2、保护海岸生态环境
海边度假,在享受美景时的同时不要忘记举手投足的细节。离开海滩时清理自己产生的垃圾,并且帮助收走他人遗留的废弃物;不私自捕捉和伤害海洋动物。
3、废旧物品再利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废旧物品,如果将这些物品随手一扔,就会成为垃圾,但如果稍加动脑动手,善加变换,变废为宝,把它们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4、支持可持续渔业
选择食用长大了的鱼类,成体大小比较小的种类,比如黄鲫、鳀鱼、凤鲚等这些鱼一般生长繁殖周期比较短,受捕捞影响相对较小。
展览名称:
岩海有灵—生活中的海洋生物
展览地点:
黄岩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展览时间:
8月16日—10月16日
主办单位 :
黄岩区博物馆
舟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