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黄岩博物馆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区文广旅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馆干部职工凝神聚力,努力工作,认真落实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完善馆内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9年黄岩博物馆新增国家珍贵文物84件,沙埠青瓷窑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竹家岭窑址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浙江十大考古发掘项目。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制度抓安全,确保事业发展的方向
2019年博物馆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结合我馆具体实际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并着手研究编制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馆领导带头执行《廉政准则》等党纪政纪规定,自觉遵守相关廉政法律法规。党支部以“两学一做”为抓手,引导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做好各项工作。
2019年,博物馆以区文广旅体局相关文件要求为标准,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包括综合管理类、行政管理类、业务管理类和党群组织管理类等四大类,并将制度汇编成册。博物馆制度的完善,促进了以制度管人管事,为我馆精细管理,上等级和创4A景区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文物维修、保护工程招标、投标工作,日常采购尽量走政府采购程序,并做好监管工作。
本年度我馆安全保卫工作稳步推进。日常对各文保单位、文保点以及馆内开展定期巡查,更换消防灭火器,不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重视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实现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黄岩博物馆日常检查制度和值班人员岗位职责等安全管理制度,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二、探索创新,进一步提升黄岩文博事业
黄岩博物馆日常工作主要围绕四方面开展:一是陈列展览,二是藏品管理与研究,三是宣教工作,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一)陈列展览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除常设展览之外,2019年我馆共举办8场不同主题的特展,展出内容涵盖书法、绘画、摄影、瓷器、玉器、海洋生物标本、金石拓片等。分别是耘墨传莘——王坚书法名家工作室作品展、藏珍—首届黄岩民间收藏展、玉润澄江-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会员藏玉台州展、爱国华侨管震民捐赠书画展、海洋瑰宝——珊瑚特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千年永宁 中华橘源 模具之都 ”黄岩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我和祖国共成长—台州市老干部书画摄影巡展、年积音徽—四极精舍金石拓片展。其中,海洋瑰宝——珊瑚特展由浙江自然博物院与我馆联合推出。藏珍—首届黄岩民间收藏展、玉润澄江-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会员藏玉台州展分别与黄岩收藏学会、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主要以瓷器、玉器为主要展品。爱国华侨管震民捐赠书画展是2019年我馆推出的馆内原创展览,以爱国华侨管震民先生所捐赠的书画、书籍及照片等资料信息为基础,结合其一生事迹与成就,对其捐赠书画等进行整理登记,订立展品清单,设计展厅布置,制作展览画册。
与此同时,探索增设随展座谈会、专家讲座、现场鉴宝等互动活动,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年积音徽——四极精舍金石拓片展”展览期间,配合展览举办专题研讨会,邀请来自台州及省内各地的金石专家,与会专家对此次展览均给予高度评价。此外,应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需求,2019年共举办了3场鉴宝活动。4月21日,配合玉润澄江-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会员藏玉台州展邀请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人员来馆进行玉器鉴定;6月19日,邀请浙江省文物鉴定站五位专家分书画、玉器、陶瓷、金属、杂项五大类进行鉴宝;12月10日,与黄岩区政协联合邀请中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蔡国声莅临现场鉴宝。一场场的文物鉴赏活动,不仅为社会各界收藏爱好者进行了免费的鉴宝,还通过开展文物鉴赏讲座,帮助观众理解隐藏在文物中的信息,受到了广大观众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而且也让鉴宝、讲座的这种教育方式成为我馆的品牌之一。
为保护在展光敏感文物,我们对常设展览的文物进行定期更换。全年对基本陈列、青瓷厅、灵石寺塔出土文物陈列三个展厅文物进行换展,包括瓷器文物15件、书画文物10件、丝织品文物3件、灵石寺塔出土文物5件。
(二)藏品管理与研究
在办好展览的同时,我们主动开展藏品研究工作。为配合 “陶公藏石千载永璨——陶载永捐赠奇石展”,我们编辑出版了《陶载永奇石》一书,从300多件陶载永奇石中,精选了112方,分两个部分介绍陶载永先生的藏石,让观众感受到悠久的中国石文化。“爱国华侨管震民捐赠书画展”,我们出版《管震民书画集》,该书分管震民书画、管震民收藏书画两部分,以管震民日记和朋友书札为基础,对管震民捐赠的书画作品进行研究和介绍,可供文史爱好者、书画研究者、收藏者参考。“藏珍——首届黄岩民间收藏展”编印的配套图录,从陶瓷、书画、杂项三个方面对首届收藏展的展品进行介绍,为黄岩收藏界留下史料。以研究为基础的出版图书,提炼了展览主题和亮点,为展览的增温增色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不仅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更是扩大并延续展览的影响力。
文物鉴定,提升藏品质量。根据《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2019年7月,我馆正式向上级提出就部分文物进行文物鉴定定级的报告。9月17日,浙江省文物鉴定站组织多位专家来黄岩,对我馆2018年征集的藏品及博物馆原有藏品等152件进行了细致的鉴定评审。通过现场逐一鉴定和评审,专家们经过讨论决定,有84件藏品被确认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61件。此次省级鉴定定级充分肯定了我馆近年的藏品征集保护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我馆的藏品质量。
藏品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库房管理,定期清点馆藏文物。根据库区分布情况,对各分库区的文物柜进行编号登记,并绘制库区平面图;再依据各文物柜的顺序依次对存放的文物藏品的登记号、名称、柜层位置等相关信息进行逐一核对,最后再将文物编号标注在库区平面图上,并根据平面图对库房总账、分库账信息进行更新。2019年共清点馆藏文物7400余件,其中灵石寺分库300余件、书画服饰分库2100余件、瓷器分库1200余件、杂项分库3800余件。通过此次的清点核对,便于查找文物所在位置,更为日后的统计、总结、管理、保护工作作好了资料储备工作。
二是规范藏品管理,提高征集质量,丰富馆藏资源。我馆在年初制定了完善的文物征集方案。通过不同的征集方式,如接受社会捐赠、收购等,广泛地获取文物资源,充实馆藏。2019年,征购文物2批次共10件(套),接收社会文物捐赠10批次共40件(套),考古发现6批次共11件(套)。
三是馆藏文物修复、装裱有序推进。为切实加强文物管理,保障文物安全,我馆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2019年,馆内的瓷器修复室共完成4件馆藏瓷器修复,包括陈晓月征购瓷器3件,周建灿考古发现汉印纹陶罐碎片1件。另外,我馆委托集雅轩书画装裱店对53件馆藏管震民书画镜框进行装裱,并在装裱完成后进行全面验收,安全运回入藏。
四是创新文物保护方式,文物保护管理逐渐向科学智能方向发展。通过将纸张文物保存于无酸纸板和无酸纸张制造的纸夹或者纸盒中,将珍贵文物保藏于无氧环境中等等的方式来保护文物。2019年,我馆分别与广州市尚城艺术品维护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美大人文博科技有限公司、宏瑞文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无氧恒湿保护器、无酸装具、文物囊匣文物保护装置对赵伯澐墓出土丝织文物、馆藏书画文物等进行保护。此外,针对馆藏的古籍、拓片等存有虫蛀现象的文物,我馆组织人员将此批文物送往浙江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进行熏蒸杀虫,回馆后对该批文物进行集中整理调整库区,放置在书画库房。
五是藏品借展有序“流动”。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优势,提高藏品利用率,加强藏品资源共享机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我馆与各地多家优秀博物馆“联姻”,让馆藏文物走出去,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陈列展览,让外地市民了解黄岩文化。其中,首都博物馆为2019年9月26日至2020年2月16日举办的“浙江历史文化展”向我馆商借北宋《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经画卷、北宋线刻西方毗楼博叉天王铜镜等14件文物。此次借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大提高了我馆的知名度,对加强馆际之间业务交流及对馆内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熟练和提高大有裨益。
(三)宣教工作
持续开展讲解接待。我馆现拥有专职讲解员四人,负责领导及日常团队接待工作。2019年共接待讲解各级领导、华人华侨商会、各高校代表团、各界文博爱好者及社会各界团队共280批,接待人数约7800人。全年接待参观观众23.85万人次。
新媒体渠道扩大影响力。2019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台州文化云平台发布我馆展陈、活动、文物等相关信息共125条。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介,其线上交流渠道,打破线下互动的弊端,使我馆文化以更加便捷、新颖的形式走向大众,极大地丰富了我馆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宣教主题日渐丰富。2019年,共举办大型活动2场、小型教育活动54场。活动围绕历史文化、馆藏精品文物、亲子体验等主题开展。5月11日-19日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猜灯谜活动”,猜谜活动期间,黄岩首届灯谜大赛的初赛及复赛也在博物馆举行,整个博物馆日活动期间人流量达2万余名。10月举行“我和黄博有个约会”儿童绘本活动,活动期间人流量达到8000人。小型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旨在亲子互动中寓教于乐,弘扬台州历史和传统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结合馆藏铜镜、瓷器的纹饰手绘活动;并且扩大了活动场次,由原来的两周一场扩大为一周一场,极大提升了黄岩博物馆的人气以及知名度,活动有结合黄岩越窑青瓷的拉坯体验;还有结合元宵节风俗的小橘灯制作,除此之外今年还开展了周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如古筝、围棋、书法、国画等。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活动,4月与区实验小学、锦江小学合作举办“小小讲解员”体验活动、6月与声悦童心、台州电视台开展“我带大家逛黄博”电视节目制作。7月“海洋瑰宝——珊瑚展”开展当天与黄岩橘传媒进行现场直播。11月与艺家美术工作室开展儿童年度绘画作品汇报展。
稳步推进志愿者培养。我馆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致力于建设系统的志愿服务体系。今年暑期,与黄岩青年合作组织培训黄岩中学、黄岩实验中学、职技校、黄岩第二高级中学志愿者10批,培训人数600人。全年与黄岩区司法局合作组织培训800名志愿者。与台州霜禧家合作“小小志愿者”120人。志愿者参与讲解、引导、宣教及日常服务工作,为促进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宣传提供助力。
优化便民服务,免费“扫码讲解”、“导览笔讲解”等自助服务,实施馆内wifi全覆盖。开展无障碍设施大排查,完善行李寄存、雨伞、开水、轮椅等便民服务,设置母婴室。开展在线预约服务,提升场馆利用率。
稳步推进文创开发工作,在产品开发方面,推动文化创意开发,围绕临时展览和馆藏文物,从“精” 入手,严把质量关。加强与其他文博单位的文创开发交流,吸取设计经验与灵感,并向社会广泛征集创意设计资源,增强文创开发续航能力。
(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黄岩博物馆还承担区文保所职能。目前全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7家。2019年黄岩沙埠青瓷窑址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全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家,区级文保单位48家。
一是开展第八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共申报沙埠青瓷窑址、孔庙、五洞桥、委羽山大有宫4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沙埠青瓷窑址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是正式启动沙埠窑址考古发掘。沙埠镇竹家岭窑址挖掘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19第198号),于今年6月份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和黄岩区博物馆联合对竹家岭窑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并取得了重大收获, 被评为 “2019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
三是开展文保单位宣传。2019年我们编辑了《黄岩文物保护单位》一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正式出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全区57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和现状,各乡镇街道的文保单位分布情况一目了然。配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拍摄《寻找黄岩窑》,以纪录片的形式揭秘黄岩青瓷遗址群发现和黄岩瓷窑发展史演变历程,该片于6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频道播出,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四是开展文保单位巡查,做好日常保护工作。完成镇锁桥、徐昌积宅、大有宫等三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整理工作并通过验收。结合区孔庙区块保护与开发工程,我们委托山东曲阜三孔古建公司完成孔庙大成殿展陈方案设计,大成殿内除了供奉孔子外,还将恢复“四配十二哲”,并配套相关祭祀神龛、供桌、排位、祭祀乐器、祭祀器皿、匾额、楹联等。委托临海古建、省古建设计院进行勘察设计,完成徐昌积宅的加固工程和维修方案设计工作。“利其马”台风后,对孔庙、茅畲小学、新当、老当、天德堂、袁氏宗祠等文保单位进行维修。
五是开展四批区级文保单位的申报推荐工作,共推荐24处相关文物保护单位。
三、其他工作
(一)人事后勤工作。优化内设机构,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年度培训计划,提升博物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水平;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本馆人员提供便捷的继续教育学习的条件和平台。细化工资、绩效、带薪年假核算等工作。
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做好馆舍与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工程招投标与监管工作,督导物业中心做好重要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员工岗前培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运行经费预算审核,对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子设备、家具用具等固定资产进行统一采购,完成全馆各部门新增资产和待报废固定资产处置手续,完善固定资产报废移交制度与流程,加强固定资产供需控制管理。开展政府采购工作,全年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完成全馆一般政府采购工作。继续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并严格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制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二)财务管理工作。严控“三公”支出,2019年度三公支出2.34万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全年财政资金预算指标为1431.13万元(无存量资金),支出919.93万元,结余511.2万元。加强对工程预结算的监督管理。按时申报政府采购计划,监督采购实施情况,完成政府采购计划申报。完成绩效目标申报和绩效自评申报,完成2018年的各类超50万元6个项目经费的绩效目标申报工作及绩效自评申报工作。
2020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