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概况

2018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25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全面部署和区文广新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馆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凝神聚力,认真落实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目标,馆藏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征集高质量的文物52件,2件馆藏文物入选全省50件镇馆之宝。引进举办8场临时特别展览,接待团体参观235批,全年参观人数达20余万人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洞桥维修工程顺利完成。8月28日成功举办了沙埠窑青瓷学术研讨会。各项文博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现将2018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创新办展思路,特展推陈出新。

(一)特展主题多样,展品丰富

黄岩博物馆正式开馆之后,除常设展览之外,一楼特展厅负责进行各类型的短期展览,今年以来我们举办不同主题的特展,展出内容涵盖书法、绘画、摄影、古代金玉器、中华茶文化、奇石收藏等。分别是金玉满堂—中国古代玉器、金银器专题展(2月2日-4月29日),注春啜香—中华茶文化展(6月15日—8月15日),重来画展—王客、周峰、章楷三人书法展(8月26日-9月26日),陶公藏石千载永璨——陶载永捐赠奇石展(11月1日—11月30日)。

其中,陶公藏石千载永璨——陶载永捐赠奇石展是我馆首个以私人捐赠品为基础,独立策划展出的原创展览,展品源自陶载永先生生前向我馆捐赠的各类藏石,经过多次的鉴别和筛选,选取部分珍品,结合奇石不同类型和造型,撰写展览文本,订立展品清单,设计展厅布置,制作展览画册。展览从最初确定命题至最终展出,全程由我馆同事通力协作完成,这是我馆在展览方面的一次全新尝试,为今后我馆馆藏文物价值的开放利用,策划设计原创展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联合办展理念新颖

一年来我们与黄岩区书法家协会、文化馆等单位联合举办展览,如黄岩区书法作品展(1月12日—1月25日)、黄岩区九峰山水画院第五届作品展暨赴德国文化交流汇报展(5月5日-5月30日)、橘源道宗山水黄岩—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展(10月1日—10月15日)等,多个街道、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团体参观,扩大了我馆的影响力。

(三)对外交流展览有声有色,馆际交流增加

为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优势,提高藏品利用率,加强藏品资源共享机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我馆与各地多家优秀博物馆“联姻”,让馆藏文物走出去,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陈列展览,让外地市民了解黄岩文化。其中,浙江省博物馆为2018年6-8月举办的“越地宝藏——一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向我馆商借北宋《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经画卷、南唐投龙玉壁等7件文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2018年11月-2019年2月举办的“锁匙-先秦印纹陶原始瓷特展”向我馆商借西周原始青瓷罐西周折腹原始青瓷豆等4件文物。浙江省博物馆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举办的“浙江出土宋元青白瓷展”向我馆商借北宋景德镇湖田窑白釉瓜棱瓷盒和北宋景德镇湖田窑白釉葵口瓷碟2件文物。

这几次借展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大提高了我馆的知名度,对加强馆际之间业务交流及对馆内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熟练和提高大有裨益。

二、随展活动丰富,专家讲座规格高。

 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基本功能,在免费开放的背景下,博物馆更加追求社会教育功能的效益发挥。而博物馆讲座作为教育公众的重要表现形式,能让陈列展览、藏品文化和学术研究成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惠及更多的人,有效实现博物馆资源全民共享。我馆在完善现有陈列展览的同时,探索增设随展专家讲座、现场鉴宝互动活动,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展览期间,我馆多次推出与展览主题相关的专题讲座,其中,配合“金玉满堂——中国古代玉器金银器专题展”举办两场古玉鉴赏讲座、配合“注春啜香—中国茶文化展”举办一场饮茶与健康讲座、配合“重来”书法展举办两场书法讲座。主讲嘉宾均为相关专业的著名专家,听众涵盖文博工作者、文物爱好者及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不仅有助于阐释帮助观众理解隐藏在文物中的信息,以更多元的博物馆教育视角拉近了观众与展览本身的联系,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受到了广大观众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而且也让讲座的这种教育方式成为我馆的品牌之一。

三、开拓新思路,做好宣教工作。

(一)讲解接待持续开展

我馆现拥有专职讲解员四人,负责领导及日常团队接待工作。通过讲解,不仅拉近观众和文物之间的距离,更让历史文化不再艰深晦涩,于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2018年,我馆共接待讲解各级领导、华人华侨商会、各高校代表团、各界文博爱好者及各级社会人员共235批,接待人数5000余人。

(二)新媒体渠道扩大影响力

我馆重视新媒体宣传,2018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台州文化云平台发布我馆展览、活动、馆藏文物等相关信息共101条。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介,其线上交流渠道,打破线下互动的弊端,使我馆文化以更加便捷、新颖的形式走向大众,极大地丰富了我馆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三)宣教主题日渐丰富

2018年,我馆共举办大型活动2场、小型教育活动21场。活动围绕历史文化、精品文物、亲子体验等主题开展。大型活动“华夏衣冠”5.18国际博物馆日汉文化活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记忆中的小时光”旧物展、经典游戏体验圆满举办,活动当天入馆人流量达2000余名。小型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旨在亲子互动中寓教于乐,弘扬台州历史和传统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结合馆藏铜镜、瓷器的纹饰手绘活动;结合黄岩越窑青瓷的拉坯体验;还有结合元宵节风俗的小橘灯制作等。

我馆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活动,4月与区实验小学合作举办“小小讲解员”体验活动、6月开展“童画绘画”春季作品展、8月开展“艺彩绘舍”儿童年度绘画作品汇报展。我馆十分支持公益事业,今年5月,与启智学校共同打造“筑梦童年 心灵花园”青春护苗特殊儿童城市融入主题活动,活动广受好评。

(四)志愿者培养稳步推进

我馆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致力于建设系统的志愿服务体系。今年暑期,我馆与黄岩青年合作组织培训黄岩中学、黄岩第二高级中学志愿者4批,培训人数60人。志愿者参与讲解、引导、宣教及日常服务工作,为促进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宣传提供助力。

(五)文博通讯员肩负传递信息重要使命

为了及时传递黄岩区文博、文保最新、重大事件,根据省文物局下达的任务指标,结合我馆的展览、活动等具体情况,每月及时上报至少4篇报道或文章。2018年,共发表各类文章48篇。

四、规范藏品管理,提高征集质量,丰富馆藏资源。 

 (一)馆藏文物装裱、修复有序推进

为切实加强文物管理,保障文物安全,我馆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委托具有文物修复资质的龙泉市卫国古陶瓷保护修复研究所和南京市高淳区芮正贵古陶瓷修复中心修复馆藏瓷器。根据修复要求,上述两家修复机构的修复师在我馆的瓷器修复室分别对8件和12件馆藏瓷器物进行修复,编制了文物修复方案,并建立了详细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档案。

另外,我馆委托专业人员对馆藏32件书画文物进行装裱,装裱完成之后,分批次组织人员对装裱完成的书画(包括去年的5件/套)进行全面验收,并安全运回入藏。此外,我馆还委托宜城市博物馆对馆藏24件青铜器进行修复,另复制大有宫镛钟一座,目前,24件青铜器已修复完成,并安全运回入藏。

(二)光敏感文物定期换展

由于文物易受温度、湿度、光照等多方面的影响,为保护在展光敏感文物,我馆进行定期换展,同时为了保留以往常设展的普及性、系统性,分批次更换一定数量展品,通常三个月一轮。2018年全年对历史文化陈列、灵石寺塔出土文物陈列两个展厅进行换展,涉及书画9件、灵石寺塔文物8件。

(三)征集文物,进一步丰富馆藏

文物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基础,同时文物的数量和丰富程度也是举办不同类型的高质量的陈列展览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为了丰富馆藏,就要不断地征集文物。为完成文物年初制订的征集任务,我馆制定完善的文物征集方案,与文物收藏者广泛沟通,并采用不同的征集方式,如接受社会捐赠、收购等,广泛地获取文物资源,充实馆藏。2018年,征购文物53件(套),接收社会文物捐赠20余件,既满足了展陈需要,又丰富了馆藏,也加强了对流散在民间的文物保护。

(四)文物鉴定,提升藏品质量

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不仅要了解藏品的真伪,还要了解其所属级别,这直接影响到文物的保管、使用及外出展览。根据《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今年9月,我们向浙江省文物局提请就部分文物进行文物鉴定定级的报告。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于10月组织多位专家莅临我馆对待征集的52件/组文物以及27件馆藏藏品进行了细致的鉴定评审。通过专家对文物的逐一鉴定和分析,他们认为待征集的52件/组文物较为难得,其中不乏珍贵文物,可填补我馆展陈的缺环,建议征集;馆藏的27件藏品中有2件藏品达到三级,其他均为一般文物。专家组在开展文物鉴定工作的同时,还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使在文物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规范化、科学化。通过此次省级鉴定定级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我馆的馆藏品质量。

(五)藏品建档,及时补充和完善

藏品档案是藏品信息的系统体现,可以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藏品,大大提高藏品的利用率。在去年建立的馆藏一、二级文物藏品档案的基础上今年新建立了100多件文物的藏品档案。但新建立藏品建档时所获得的文字材料只是初始档案,仅依靠初始档案对藏品进行研究、陈列、宣传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对文物的研究和利用的日渐深入,相对藏品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而藏品自身由于时间推移也会发生物理、化学的变化。因此,我馆除了建立部分文物藏品档案外,对借展、修复的20余件文物的藏品档案进行了资料的补充和完善,从而提高藏品档案的质量。

五、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一)文物资源发掘和保护取得新成效

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得到新提升。一是按区委、区政府要求,重点抓好 “五洞桥维修加固工程” 、“庆善寺塔亮化工程”两个项目,将其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以“一天也不能耽搁”的紧迫感,倒排时间表,细化工作进度,克服了工程不确定因素较多困难,五洞桥按期在7月1日前恢复五洞向市民开放,庆善寺塔也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二是会同省考古研究所制定《黄岩沙埠青瓷窑址2019年考古发掘工作与保护方案》,拟在2019年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资料整理与多学科研究,系统掌握遗址的内涵和性质,奠定黄岩沙埠青瓷窑址在中国制瓷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三是主动开展文物资源的发掘。参加浙江日报和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浙传媒”全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活动,馆藏“投龙玉璧”和“青瓷香炉”被评为全省50件镇馆之宝。8月28日,成功举办了黄岩窑青瓷学术研讨会,省考古所研究员沈岳明、郑建明等多位省、市知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通过研讨会,黄岩窑沙埠窑址的历史价值得到了认可和提升。配合孔庙区块改造,组织乡贤祠、名宦祠、教谕衙等旧址的发掘勘察。针对高桥岙口新发现的青瓷窑址,在省考古所的指导下,开展宋代岙口窑址及周边明代古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并撰写发掘报告。四是基本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有”工作和保护规划编制,同时开展第八批国家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二)文物安全防控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组建充实文保员队伍,新增文保员3名,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动态管理。通过视频监控,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状况进行及时跟踪。二是加强文物安全管理,今年9月巴西博物馆火灾后,在区文广新局的组织下,我们会同消防、乡镇工作人员,以空前的力度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工作,共出动检查人员80余人次,对所有木结构文保单位进行地毯式检查,共排查出隐患56处,逐项整改到位。三是加大文保经费投入,建立了博物馆、孔庙、大有宫3处微型消防站。

六、加强软硬件建设,实现博物馆有序化运行。

我馆始终将安全保卫工作放在首位,数字化安防系统、监控系统常年正常运行,200余个各类摄像头使各展厅、库区做到监控无死角,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定期组织馆内职工和物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黄岩博物馆日常检查制度和值班人员岗位职责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值班、展厅管理、文物库房管理责任。坚持对文物库房、文物展厅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确保馆藏文物安全。

创先争优工作成果丰硕。2018年,我馆完成了台州市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验收,荣获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岩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