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概况

2017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30

2017年度是黄岩博物馆开馆之年,黄岩博物馆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文广新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本馆实际,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区文广新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博物馆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馆获得“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立了黄岩博物馆理事会。黄岩博物馆新馆于5月10日正式开馆,为台州市和黄岩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增加了亮点。开馆半年多时间接待观众十万多人次,社会各界反映良好。现将我馆2017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黄岩博物馆正式开馆

黄岩博物馆新馆建设是我区文博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开工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新馆工程工期一再推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历时6年建设的黄岩博物馆终于在2017年5月10日正式开馆。开馆当天,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徐淼,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区长陈建勋,省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徐永盛等领导以及全省文博界嘉宾200多人参加开馆仪式。截止2017年12月底,参观总人数超过十万人次。

(一)库房文物搬迁。库房文物搬迁是布展和开馆的必要条件。区文广新局领导十分重视此次搬运工作。为此,馆里专题研究了搬迁工作,决定以业务部为主,动员全馆力量参与库房搬迁。2016年10月,业务部工作人员着手对瓷器进行清点、装盒、打包。至2017年1月,库房搬迁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为了保证库房搬运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先以少量石质藏品开始,以熟悉线路和手续。然后按照瓷器—书画—杂项—灵石寺库房搬迁顺序。从运前的清点、装箱,再到跟车押运至新馆后的核对、上架,参与搬迁的同志都认真负责,确保文物在运输、上架的过程中不受损伤和遗失。经过5个月的搬迁,至2017年4月库房搬迁工作基本结束。由于事先确定好搬运方案、分配好押运成员、规划好搬运线路、准备好应急预案,8000多件文物藏品按计划安全运达新馆库房,为布展和顺利开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陈列布展工作。为迎接2017年2月的区“两会”,在正式开馆之前的2月18日,黄岩博物馆要进行试开馆。为了顺利试开馆,春节假期后全馆同志马上回归工作岗位,开始布置历史陈列展厅和特展厅。搬运与布展工作就得交错进行。试开馆2周,参观总人次达一万多人次。根据试开馆期间领导、群众的反馈意见,我们对展厅的展品进行调整,并按期完成了青瓷展厅、灵石寺展厅、陈叔亮展厅的陈列布置。布展全程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流程,从下架到进展柜都有业务部人员参与,以确保文物的安全。靠着全馆同志加班加点,1275件展品文物安全地各就各位,布展任务顺利完成。为着开馆事宜我馆同志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5月10日黄岩博物馆正式开馆,为台州市和黄岩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增加了亮点。

为保护在展光敏感文物,隔三个月左右时间,我们会将在展的光敏感文物进行换展。全年对黄岩历史文化陈列、灵石寺塔出土文物陈列两个展厅的文物进行换展,涉及书画24件、灵石寺塔文物14件、赵伯澐墓出土丝织品6件。

临时展览特色明显内容丰富

开馆以来,我馆在特展厅举办了5场临时展览,分别是“山水寻宗――朱道平中国画展”、“清风漫笔——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漫画解读”、“橘香秋韵――台州多肉植物展”、“喜庆十九大,礼赞新时代——源极画社师生美术作品展”、以及与老年协会合作举办的小展览“书画添光彩,喜庆十九大—台州市椒黄路三区书画联展”。内容形式丰富多采的特色展览,吸引各机关单位和普通群众来馆参观、学习。

二、藏品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1、一普工作取得新成果

2013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黄岩博物馆负责全区的文物普查工作。经过普查,登记有文物收藏的单位共4家,包括黄岩博物馆、黄岩中学、灵石中学、委羽山大有宫,藏品文物总数共计8641件/套,其中黄岩博物馆馆藏藏品和文物共计8312件/套。普查实施四年来,我馆同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按时高效完成普查各项任务,为一普做出突出了贡献,黄岩博物馆被授予“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单位”,杨松涛同志被授予“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个人”。

2、建立藏品总帐,完善库房文物档案

建立的藏品总帐是库房管理的基础。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基础上,针对我馆库房藏品旧账登记简单、条目不清的实际,我们依托于一普平台数据,建立了我馆藏品总账电子版。

馆藏文物都需建立单独的藏品档案,而我馆这项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搬到新馆后,我们着手改善这项工作。到年底已建立了馆藏一、二级文物的藏品档案。其他藏品档案完善工作也列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今后藏品出库陈列、借展、装裱、修复、回库等事项都要有明确记录。这是库房保管安全的基本要求,也为今后库房管理工作有序运行打下基础。

3、馆藏文物修复有序推进

上年南宋赵伯澐墓出土了70多件文物,后续的文物保护工作十分迫切。为此我们一方面争取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开展丝织品、漆木器等出土文物的修复保护方案编制工作。在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成功申请到首批国家文物保护资金116万元。一期19件赵伯澐南宋丝织服饰,已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修复,预计在2019年前完成。二期南宋丝织服饰修复工作也已着手准备。两具南宋朱漆棺木以及随葬的手串、香盒、修复笏板、腰带、官帽、螭纹璧等文物已于在2017年11月25日运达湖北荆州,由国家文物局漆木器保护中心-荆州文保中心保护修复,开始了长达4 年时间的修复工作。

此外,针对陈叔亮书画和其他馆藏书画保存状况,挑选了42件/套急需修复书画,分别送至临海和杭州进行修复。

4、藏品征集工作主动有效

2017年,我馆共征集和接受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藏品500多件。管震民、任政书画,陶载永奇石登记入库。

陶载永捐赠的一批奇石经清点、打包、搬运、上架,存放于奇石库房,历时一周8月初我们邀请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大队的三位专家对393件奇石进行石质鉴定。之后对这批奇石进行拍照、测量、登记,为出版奇石图册做好准备。

管震民先生的书画作品2016年入藏我馆,但由于新馆建设、陈列布展等工作的影响,至今年8月才正式登记入库。通过测量、拍照、电子登记、存档,共登记109幅管震民先生和其友人的作品,暂存于临时库房。

任政先生的书法作品于2017年12月11日入藏我馆,经现场点交入库,共有43件书法作品,另有行楷字模原稿真迹6册。已全数登记存档,存于书画服饰库房。

三、开拓新思路,做好宣教工作

1、对外宣传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今年3月省文物局决定在各县市区设立文博通讯员,以传递文博、文保最新、重大事件。我们认真选派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文博通讯员。2017年发表各类文章共43篇。

配合中央电视台做好《黄岩宋墓发掘记》节目拍摄工作。经过努力,《黄岩宋墓发掘记》之一“红棺之谜”、之二“时间之战”,之三“宋服之冠”三集,连续3 天在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社会反响巨大。

为配合新馆开馆,我们着手编写《馆藏文物精品图录》,经过藏品挑选、鉴定、命名、文字编写,我们从8000多件馆藏物品中选取了180件馆藏精品文物编印成书,于今年4月正式印刷出版,让广大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我馆珍藏的文物,也弥补了我馆藏品只闻其名不知其形的遗憾。完成2016年文物年鉴黄岩区部分,概括总结我区2016年度文博、文保工作的重大发现和进展,包括赵伯澐墓的发现与发掘、瑞隆感应塔的维修情况等。

2、讲解接待提升整体形象

我馆专职讲解员只有三人,负责领导及日常团队接待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我们针对不同时间和对象,完善讲解方式,充实讲解内容,充分发挥讲解员的工作热情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有时馆长和馆里其他同志充当讲解员,分担部分讲解任务。开馆至今,共讲解接待各级领导、港澳台同胞、日本敦贺市教育代表团、黄岩盲人协会及社会各届团队190多批,接待人数超过6000人次。

3、微信公众号扩大我馆影响力

我馆十分重视新媒体宣传的作用,故在开馆前就申请微信公众号,并有专人管理微信平台,通过公众号发布我馆展陈、活动、文物等相关信息。通以新媒体的新式与观众互动,听取观众建议和意见、了解观众所需,双向的交流让我馆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扩大影响力。

4、教育活动深受百姓喜爱

开馆8个月,我馆共举办了11场教育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有全民参与的“镇馆之宝”评选活动,也有专为小朋友举办的创意画制作,更有结合我馆陈列的碑拓、篆刻、小桔灯制作等活动。观众在活动中丰富了文物和历史知识,对台州、黄岩历史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也宣传了黄岩博物馆。

我馆十分支持公益事业,与本区的公益组织开展合作,提供场地和服务。今年6月我们举办了关爱盲人群体活动,让盲人聆听黄岩的历史。这些活动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公益活动的决心。

 

5、馆际交流增加,我馆知名度不断提升

随着新馆的正式对外开放,我馆与其他文博单位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先后接待和出访了浙江省博物馆、温州博物馆、邹城博物馆等10余家省内外博物馆,在交流中提高了博物馆同志的业务水平。为迎接“国际博物馆日”,5月15日我们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丝府宋韵——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出土服饰展”,黄岩博物馆收藏的30余件丝绸文物向世人集中展示了南宋丝织工艺发展的高超水平。区政府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黄岩南宋赵伯云墓出土文物科技保护新闻发布会”也于同日在杭州召开,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黄岩区副区长刘小宁、区文广新局局长周祯富等嘉宾共同出席,大大提高了黄岩博物馆的知名度。

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整体布局、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的原则,积极推进文保单位保护工作。2月份,省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区委羽山大有宫、镇锁桥、徐昌积宅从区级文保单位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我们编制了相应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设立了文物保护标志碑。针对沙埠窑址存在盗挖现象,我们争取省文物局的支持,在古窑址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实现了对古窑址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

近年来,我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集镇建设、道路交通工程增多,我们发挥“先遣队”作用,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前期文物调查、考古发掘等工作。天长路改造、委羽山公园、五洞桥公园、院沙线改道拓宽等一批重点工程涉及到的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天长路区块改造过程中,我们与上级文保部门、古建设计部门密切协作,先后组织制定了对徐昌积、池建功等2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原址及构件保护方案,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双赢。

完成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瑞隆感应塔维修工程的竣工验收,完成了袁氏宗祠、北斗宫等区级文保单位的日常维修。组织安装了徐昌积、茅畲小学等重点文保单位的智慧用电安装,同时开展定期巡查,更换消防灭火器,不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维护了文物安全形势的稳定。

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责任

博物馆的日常工作,安全是底线,我馆始终把安全保卫工作放在首位,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我馆数字化安防系统、监控系统常年正常运行,200余个各类摄像头使各展厅、库区做到监控无死角。定期组织物业人员和馆内职工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黄岩博物馆日常检查制度和值班人员岗位职责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值班、展厅管理、文物库房管理责任。坚持对文物库房、文物展厅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确保馆藏文物安全。          (2017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