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三年,大年初一。汴梁城里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这时,城门缓缓打开,几位身着青衣的官差簇拥着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男子从城门下走出,身旁还跟着一位年轻男子,两人看模样像是父子。同守城的将领打了声招呼后,一行人收拾得紧趁利落,将要赴任黄州。此番前去,说是赴任,却是个团练副使的小官,所领一大串官衔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且是“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之罪人。
马上的男子频频回首,望着身后那座曾给予自己无限风光的城市,再看看现在灰头土脸的自己,节日的爆竹喧天,但在此刻听来,分外刺耳。已不惑之年的他,正值仕途的黄金年龄,本想大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如今却沦落到妻离子散,贬官流放的凄惨境地,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苦笑了一声。“苏大人,可以出发了。”在官差的催促下,他拨转马头,踏上前往黄州的旅途。此一去,世上便多了位“东坡居士”。
初到黄州,苏轼便感不适。好在不久后,家眷的到来和朋友的探访,给了他一些精神慰藉,使他重新振奋起精神,面对当下的生活。然而人口一多,工资又少,囊中便羞涩了起来。所幸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黄州城东得到了一块地,开垦并种植一些瓜果蔬菜以供生计。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无官一身轻的苏轼开始了每日躬耕的悠然生活,读书作画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吃。“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时就写下如此诗句,也算是对得起他“老饕”的名号。每逢朋友到访,他就亲自下厨做菜,如东坡肉、鱼羹、二红饭等,这其中,因苏东坡常爱做豆腐菜肴,做法颇具个人特色,世人便把他所制的豆腐称为“东坡豆腐”。
东坡豆腐看似简单朴素,然而用料和做法却颇为考究。据南宋林洪所撰《山家清供》中记载:
“豆腐、葱油煎用,研榧子一二十枚,和酱料同煮。又方:纯以酒煮,俱有益也。”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
这种做法做出的豆腐,既带有果仁甘香,又有黄豆酱香,口感咸香,皮紧肉嫩,适合下饭或是下酒。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方法如下:
材料:
老豆腐1块、香榧子20余粒、黄豆酱2勺、葱一小把、油盐适量、清水100毫升左右。
制法:
1、香榧子剥壳,刮净黑衣。放入研钵里,研成碎粒。
2、老豆腐改刀成6毫米左右厚的方片。
3、葱择洗好,甩干水,切两段。
4、锅烧热,倒半碗油,油热后捻小火,放入葱段烹炸,炸至黄黑发脆。择去葱,即获葱油。
5、留适量葱油在锅底,开小火,分几次摊入豆腐,煎至两面微黄,盛起。
6、锅里留一点油,开中火,加香榧子、两大勺黄豆酱、100毫升清水烧开,再倒入豆腐,煮至收汁。
补充说明:
1、豆腐分为南北两种风格,南方水豆腐质地细滑却易碎,适合煲羹;北方老豆腐质地粗糙,颜色略黄,适合煎炒,制作东坡豆腐需选老豆腐。
2、香榧子是宋朝人常用的待客小吃,其中较好的品种为“蜂儿榧”,香榧子口感硬脆、甘香,剥去果壳后,果仁外面有一层黑色的皮,需要搓掉。
3、炸葱油的时候要注意看着火候,不能炸得太过头,过头焦了的话会有点发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