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惊蛰已过。阳气上升,气温转暖。大家纷纷脱去身上厚重的“防寒盔甲”,脱不掉的,是吃出来的“几斤几两”。想要在夏天展露身姿,减肥的苦头就得先吃。健身?不存在的,办过卡就等于健过身的青年男女们,总是能用各种各样的“下次一定”宽慰自己。相比起迈开腿,管住嘴似乎是相对简单可行的事情,于是乎,健身餐、轻食、蔬菜沙拉成为了许多人的最佳选择。其实,在宋代也有一群人爱吃蔬菜沙拉,甚至还以此来标榜自己,他们就是宋代的士大夫阶层。
蔬菜=贫穷?这条公式对于宋代平民阶层而言似乎无可非议,但抛开经济条件、宗教信仰等因素不谈,士大夫阶层表现出对蔬菜的喜爱,大抵有以下两种原因。其一,养性。刻板印象中,奸邪之人的生活必然是奢侈腐败的,而忠良之人往往生活节俭清廉。饮食简淡,就意味着节俭、淡泊、质朴,良好的品格能带来不错的社会名声,从而维护了超然的个人形象。其二,养生。“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酒肉被视为腐肠之物,饮食清温平淡,助益脾气,既是健康之法,亦是养生之道。
宋代的市场高度发达,像笋、蘑菇、枸杞、萝卜、山药、芋头、蕨菜、菠菜、茄子……如今江浙一带的菜市场上常见的蔬菜品种,宋代基本都能买到。然而,东坡式的文人在宋代并不多见,与文学造诣相比,他们的料理水平像是一片荒地。煨芋头、煨栗子、煨笋,或是山药、栗子煮熟后直接蘸蜜吃,煮羹与凉拌,也是宋代文人的惯用手法。有这样一盘凉拌小菜,简单烧制后盛盘上桌,再配上一碗米饭,细细品尝吧,春笋的脆爽多汁,小菌菇的绵软香滑,枸杞头的清香微苦……这样一道颇具田园气息的菜肴,成为宋代士大夫的心头好,还拥有一个同样田园的名字——山家三脆。
嫩笋、小蕈、枸杞头、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酱油、滴醋伴食。赵竹溪(密夫)酷嗜此。或作汤饼以奉亲,名『三脆面』。尝有诗云:笋蕈初萌杞采纤,燃松自煮供亲严,人间玉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蕈,亦名菰。)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
这是《山家清供》中对山家三脆的描述,简要的翻译一下原文,就是:嫩笋、小香菇、枸杞头焯至断生,撒一点胡椒末、盐,淋上酱油和醋拌着吃。好哥们赵密夫很喜欢这么吃,还作为浇头下面供奉给父母,叫“三脆面”。
虽说只有三种原料,但枸杞头辅虚益精、祛风明目,亦解口渴,春笋疏肝解郁、中和润肠,菌菇补肝肾、宜肠胃,皆是春日菜肴的绝佳选择。
材料:
枸杞头100克(二两)、春笋3根、金针菇100克(二两)、生抽1匙、麻油半匙、醋半匙、胡椒末少许、盐少许。
制法:
1、笋去衣,只取笋尖,均匀切薄片。金针菇洗净,切掉根部。枸杞头择净,只取嫩芽头,洗好沥水。
2、半锅水烧开,滴几滴油,分别将笋片、金针菇、枸杞头下锅焯烫。笋片和蘑菇烫2分钟,枸杞头烫20秒左右,不要久烫,断生即捞起,枸杞头捞起后放入事先准备的冷水里,凉后沥干。
3、加麻油、胡椒末、盐、生抽、醋,拌匀,盛盘。
补充说明:
1、小蕈,即小朵的菇类,可以选金针菇,亦可选茶树菇、蟹味菇等等。
2、挑选春笋时要注意,笋茎肥圆、笋节紧密、肉质牙白的笋比较脆嫩,相反,笋瘦长、节宽、根部毛孔粗糙的会相对老一些。
3、枸杞头是蔬菜也是中药,清明前后一个月为最佳,只是微苦性寒,制作时可加点白糖以解其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