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羽山大有宫位于黄岩区西城街道羽山村,历史悠久,为黄岩境内最大一处道教宫观。
委羽山山脊圆椭,亦名龟山,由五座自北至南的小山组成,合五行,为得天独厚的形胜之地。委羽山东北有委羽洞,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二洞天,道书《登真隐诀》与《真诰》皆云:“委羽山,天下第二洞,号大有空明洞天。”大有宫在洞前,为三国赤乌中委羽寺旧址,后为观。清康熙十五年(1676)改为大有宫。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四福地东仙源位于此东北侧。世传历代高道刘奉林、李八百、赵伯玄、西灵子都、司马季主、萧子云等数十人在此得道成仙,控鹤飞升。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宋徽宗有疾,诏求天下神医,委羽山大有宫道人范锜被荐举入宫。范锜用符水治好皇帝的病,宋微宗赐他三件宝物:上真玉像、宝剑和镛钟,于是委羽山大有宫名声鹊起。至今大有宫镛钟尚在,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大有宫现有山门、九天应元府、东西两厢翼楼、灵霄宝殿等建筑五十余间。占地约5.5亩。灵霄宝殿五开间,通面宽 16.17 米,明间宽 4.52 米,进深 11.5 米,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重建于清嘉庆年间。
另有宋代古井二口,在殿后西侧,古代高道取此井水炼丹,宋代范锜、董大方尝以此井水给民众治病。宫内尚存木雕神像多尊。其中玉皇像为宣德甲辰(1434)的木雕像,其它几尊为清代雕镌。宫内尚存石碑 5 方:乾隆二十一年(1756)县令刘世宁书,碑长 0.75 米,宽 0.7 米;清同治十三年(1874)《建造立业碑》;1933 年朱劼成文、喻信厚书《大有宫碑记》等。各种匾 10 方:有清光绪年间的“其尊无对”,同治年间的“凭虚亭”,民国年间的“月白风清”和“海宇澄清”,宁波道观赠的“学哲道玄”和“振丕玄风”,朝鲜书家书“万世仙翁”,进士朱文劭书“大有亭”,天台山农书“方丈”等。尚存宋代镛一只,高 0.9 米,上周径 1.18 米,下周径 1.5 米,有乳钉 36 枚,铸有云雷文,为宋徽宗赐范锜之物。明洪武收为禁钟,明正统复入大有宫,明嘉靖迁入孔庙,清嘉庆仍迁大有宫。20 世纪 50 年代时,公社食堂以镛鸣号,遂致镛口破裂,后迁黄岩博物馆保存。
山门墙上“龙虎”两字系民国时期专员薛公辅题,字高 1.58 米,宽 1.42 米。门窗两旁有王松渠书写对联:“袖里乾坤早已逍遥方外,皈依玄教迄今抛却红尘”;“黄鹤归来常带松花香道院,白云归去故留明月照丹台”。
据清光绪《黄岩县志》载:“大有宫在县南,去委羽山一百二十步,为县名山甲观,宋绍兴间使道士董大方主之。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居天下第二,元至元丙子毁,改为印山重建。清康熙十五年以委羽山观为大有宫。”明清编有《委羽山志》《委羽山续志》。1982 年2 月大有宫被公布为黄岩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 年经重点修缮,2017 年 1 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